教学评估多样化是在教学目标生活化的前提下提出的。由于教学目标的生活化、教学方式灵活化,教学评估也应该实行多样化。只有如此才能适应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教学,才能更加合理、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。在有关智力障碍学生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中,有学者提出了“生态化评价、过程化评价、多元化评价、档案袋评价、活动化考试[6]”等教学评估方式。可通过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某种技能的获得、处理某项事物的过程、或一些资料结果的收集(如作品、作业、试卷、录像等)的方式,多元化地评估生活化教学结果。 四、学校、社会、家庭共同努力 仅由学校单方面的工作是难以达到智力障碍学生生活化教学目标的,必须是学校、社会、家庭的共同努力,才能全方位地实现智力障碍学生生活化教学,真正学到适应社会的能力。作为学校,应该具有总体把握教学目标的能力,并与家庭、社区连成网络,共同协作。家庭在学校的指导之下,配合完成学生在家庭中相应的练习和实践任务,如:颜色的识别,蔬菜、瓜果的认识,生活技能的练习,机能训练等。社区应该提供充分的条件,配合学校完成相应的学习活动。如:学生户外活动场地及安全设施的保障、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。如: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、了解医院、银行及一些工厂等。这样,智力障碍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学到生活技能,实现生活化教学。 五、完善学校配套设施 要实现生活化教学,完善学校的配套设施也刻不容缓。学校可建设一些机能训练室、家政室、烹饪室、缝纫室及多功能教室等,可让学生进行机能训练、基本家务劳动练习、学习简单烹饪、缝纫、音乐、绘画等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,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练习,亲自动手学习简单菜肴的烹饪方法、梳头叠被、打扫屋子等,才能更好地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,让学生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。 六、生活化教育与个别化教育相结合 由于每个智力障碍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,为切实使每一个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、知识,学校应该把生活化教育与个别化教育相结合,因材施教,有的放矢,在开展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化教育的同时应兼顾个别化教育。如:针对性的补偿个别学生的缺陷板块,制定生活化的个别教育计划;或对有优势的能力进行提高及学习的迁移。只有关切每一个学生的优势与劣势、潜能的开发以及个性的发展,才能使学生真正地适应社会、融入社会。 总之,智力障碍作为一个需要全社会关爱的群体,他们的培养教育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智慧。只有学校、社会、家庭多方协作,进行精心的教育及训练,才能使其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,在社会环境中获得其应得的社会福利并保障其权利,提高其生活质量,促进社会和谐发展。 参考文献: [1]EuroPean Commission,2004,joint rePort on social inclusion,Directorate一General for Employment and Social Affairs,European Commission,Brussels. [2]曾焱.在智障教育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反思[J].黄冈示范学院学报 2010(30):129-130 [3]孙颖.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探析[J].东方教育 2013(9)52:181 [4]冯惠玲.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[J].课程教育研究 2012(23):52-53 [5]潘雅萍.立足生活实际,促进语文教学[J].学术研究 2011(3):32-34 [6]苏慧,雷江华.培智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生活化探析[J].中国特殊教育,2011(7):23-27 [7]林良富.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与实践[M].宁波:宁波出版社,2004.72.12-14 [8]冯剑.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生活化[J].吉林教育,2008(33): 52 [9]陈云英.智力落后心理、几哦啊与、康复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7.1.127-149 |